李小龙的辉煌与截拳道的尴尬

  程大力  


    中国武术是一种静态和尚圆的武术,西方武术是一种动态和尚直的武术,笼统而言,大致如此。 
  由于前直的拳法很容易破坏固定的平衡而失重,所以中国武术拳法中最多横向和回头的动作。勾、绊、挂、扯,一个母手分出若干子手,前直、横向、回头,实际上在技术中维持了一个圆,旋转的圆有一个最稳定的圆心。单脚交替移动总是照顾着圆心和重心。中国武术从技术角度看也是一个尚圆的武术。圆的拳法会限制力量和速度的发挥,而西洋拳击双脚蹦跳移动的步法保证了直线在冲破旧的平衡时重新建立新的平衡,所以直拳被西洋拳击高度重视并发挥到极致。中国武术的直拳都是旋转发力,西洋拳击的直拳几乎就是直推发力。西洋拳击也绝无母手变子手,绝无擒拿等横向动作,直来直去,回头动作并不抓扯对手,只是收回拳头,准备下一次进攻。甚至西方拳击圆的动作,也带有直的特征。如摆拳,虽有弧度,但实际上是两次发力,弧形上有一个棱角,因此可看作两条直线。西方武术从技术角度看也是一个尚直的武术。 
  两点间最近的距离是直线,拳愈直,攻击距离愈短,愈容易击中对手。直线距离相等,那么影响攻击效果的因素便只有一个速度。甚至力量的大小也仅与速度有关。尚直,重速度,重力量,西方武术技术只好尽量从简,技术实际上也只是保证速度和力量的技术。而圆弧比直线远,不走直线,实际上已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力量与速度。尚圆,重机会,重法巧,中国武术技术只好尽量完善,而尽量完善的技术往往显得繁复无比。 
  东西方武术各自在自己的文化区域内独立发展着,独立形成为体系,这两个体系各自的技术系统,均以对付和它们自己同属一个体系的对手而建立发展。也就是说,西方武术技术,均是用来对付西方武术的;中国武术技术,都是用来对付中国武术的。几千年中,它们各自没碰上什么麻烦,西方武术家们搏击时较力、较速度,中国武术家们搏击时较巧、较方法。然而,本世纪初西方武术与东方武术开始发生接触、碰撞,两种武术都因为对手和对手技术陌生而显得紧张茫然,不知所措。西方武术家有的惊异中国武术技术的复杂精妙,有的嘲讽中国武术是花架子,故弄玄虚;中国武术家则有的赞叹西方拳击的速度之快,力量之大,有的挖苦西方武术技术粗鄙,拳击几同牛斗。客观地说,近代东西方武术交流的结果是各有胜负,东西方武术家都不象他们自己和各自舆论宣传的那样,他们不可战胜,对手不堪一击。 
  也可想见,由于对手的陌生,两种技术体系的互相陌生,这些交流都不可能精彩,要么一捶子定乾坤,胜负立判,要么输赢都勉勉强强,拖泥带水。输赢其实并不可怕,但输赢要明白,然而东西方武术家的交流并不明白。常言说不同质的东西是不能比较的,东西方武术的交流从这个意义上讲又没有形成为交流。面对结果,失败的西方武术家抱怨规则,说规则不同怎么打呢,是规则或者没有规则使东方人赢了。失败了的中国武术家,他自己及旁人都只认为是他功夫不到家所致,原因只在他个人。 
  东西方武术家可能都感觉到了这种搏击交流中的别扭,但他们都归因于某些外在的因素。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种别扭主要来自于动态武术静态武术自成体系、独立发展,从而缺乏交流基础。天衣无缝的系统出现了漏洞,原本无所谓的优处成了优,原本无所谓的劣处有了劣。 
  李小龙发动了一场革命。他自幼习练中国武术,长成后又精研世界各种武技,博采众家之长。不难发现,李小龙所创截拳道的主要步法已一改单脚交替移动为双脚同时移动、完全是动态型武术的节奏、风格,然而,截拳道又充分发挥了中国武术技术上的优势。李小龙的声誉恐怕并非仅是因为他的无敌战绩,他创立截拳道,无疑是世界武术史上的石破惊天之举,同时,他无敌的战绩也显然得益于此。李小龙创立了一种东西方武术结合的新武术,与之交手的东西方武术家在措手不及时纷纷败下阵来。 
  李小龙成功了,但李小龙发动的革命并未成功,截拳道在李小龙之后并未大行于世界。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截拳道那种东西方武术的结合只是一种嫁接。它将中国武术技术的枝蔓,嫁接在了西方武术基本原则与基本风格的根茎上。犹如米丘林的苹果梨或梨苹果,本质的不确立,使它的内容亦无法定型,它始终游离于东西方武术之间。李小龙无疑是最强大的,他的强大是因为他同时谙熟东西方两大系统的武术。但他的截拳道从长远看又是无力的,截拳道在有着浑厚传统和博大内涵的东西方两大武术壁垒间显得那么苍白渺小。犹如苹果梨、梨苹果最终又变回为梨或苹果,截拳道的习练者们,无不因传统西方东方武术巨大而不可抗拒的惯性与引力,游离之中,要么滑入或被拉回西方武术阵营,要么滑入或被拉回东方武术阵营。 
  中国武术是一种静态和尚圆的武术,西方武术是一种动态和尚直的武术,笼统而言,大致如此。 
  由于前直的拳法很容易破坏固定的平衡而失重,所以中国武术拳法中最多横向和回头的动作。勾、绊、挂、扯,一个母手分出若干子手,前直、横向、回头,实际上在技术中维持了一个圆,旋转的圆有一个最稳定的圆心。单脚交替移动总是照顾着圆心和重心。中国武术从技术角度看也是一个尚圆的武术。圆的拳法会限制力量和速度的发挥,而西洋拳击双脚蹦跳移动的步法保证了直线在冲破旧的平衡时重新建立新的平衡,所以直拳被西洋拳击高度重视并发挥到极致。中国武术的直拳都是旋转发力,西洋拳击的直拳几乎就是直推发力。西洋拳击也绝无母手变子手,绝无擒拿等横向动作,直来直去,回头动作并不抓扯对手,只是收回拳头,准备下一次进攻。甚至西方拳击圆的动作,也带有直的特征。如摆拳,虽有弧度,但实际上是两次发力,弧形上有一个棱角,因此可看作两条直线。西方武术从技术角度看也是一个尚直的武术。 
  两点间最近的距离是直线,拳愈直,攻击距离愈短,愈容易击中对手。直线距离相等,那么影响攻击效果的因素便只有一个速度。甚至力量的大小也仅与速度有关。尚直,重速度,重力量,西方武术技术只好尽量从简,技术实际上也只是保证速度和力量的技术。而圆弧比直线远,不走直线,实际上已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力量与速度。尚圆,重机会,重法巧,中国武术技术只好尽量完善,而尽量完善的技术往往显得繁复无比。 
  东西方武术各自在自己的文化区域内独立发展着,独立形成为体系,这两个体系各自的技术系统,均以对付和它们自己同属一个体系的对手而建立发展。也就是说,西方武术技术,均是用来对付西方武术的;中国武术技术,都是用来对付中国武术的。几千年中,它们各自没碰上什么麻烦,西方武术家们搏击时较力、较速度,中国武术家们搏击时较巧、较方法。然而,本世纪初西方武术与东方武术开始发生接触、碰撞,两种武术都因为对手和对手技术陌生而显得紧张茫然,不知所措。西方武术家有的惊异中国武术技术的复杂精妙,有的嘲讽中国武术是花架子,故弄玄虚;中国武术家则有的赞叹西方拳击的速度之快,力量之大,有的挖苦西方武术技术粗鄙,拳击几同牛斗。客观地说,近代东西方武术交流的结果是各有胜负,东西方武术家都不象他们自己和各自舆论宣传的那样,他们不可战胜,对手不堪一击。 
  也可想见,由于对手的陌生,两种技术体系的互相陌生,这些交流都不可能精彩,要么一捶子定乾坤,胜负立判,要么输赢都勉勉强强,拖泥带水。输赢其实并不可怕,但输赢要明白,然而东西方武术家的交流并不明白。常言说不同质的东西是不能比较的,东西方武术的交流从这个意义上讲又没有形成为交流。面对结果,失败的西方武术家抱怨规则,说规则不同怎么打呢,是规则或者没有规则使东方人赢了。失败了的中国武术家,他自己及旁人都只认为是他功夫不到家所致,原因只在他个人。 
  东西方武术家可能都感觉到了这种搏击交流中的别扭,但他们都归因于某些外在的因素。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种别扭主要来自于动态武术静态武术自成体系、独立发展,从而缺乏交流基础。天衣无缝的系统出现了漏洞,原本无所谓的优处成了优,原本无所谓的劣处有了劣。 
  李小龙发动了一场革命。他自幼习练中国武术,长成后又精研世界各种武技,博采众家之长。不难发现,李小龙所创截拳道的主要步法已一改单脚交替移动为双脚同时移动、完全是动态型武术的节奏、风格,然而,截拳道又充分发挥了中国武术技术上的优势。李小龙的声誉恐怕并非仅是因为他的无敌战绩,他创立截拳道,无疑是世界武术史上的石破惊天之举,同时,他无敌的战绩也显然得益于此。李小龙创立了一种东西方武术结合的新武术,与之交手的东西方武术家在措手不及时纷纷败下阵来。 
  李小龙成功了,但李小龙发动的革命并未成功,截拳道在李小龙之后并未大行于世界。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截拳道那种东西方武术的结合只是一种嫁接。它将中国武术技术的枝蔓,嫁接在了西方武术基本原则与基本风格的根茎上。犹如米丘林的苹果梨或梨苹果,本质的不确立,使它的内容亦无法定型,它始终游离于东西方武术之间。李小龙无疑是最强大的,他的强大是因为他同时谙熟东西方两大系统的武术。但他的截拳道从长远看又是无力的,截拳道在有着浑厚传统和博大内涵的东西方两大武术壁垒间显得那么苍白渺小。犹如苹果梨、梨苹果最终又变回为梨或苹果,截拳道的习练者们,无不因传统西方东方武术巨大而不可抗拒的惯性与引力,游离之中,要么滑入或被拉回西方武术阵营,要么滑入或被拉回东方武术阵营。 

 

 

 

〉〉更多武术文摘内容

 

武术文摘热点
论新时代中华武术的传承与发展
2015年,中国武术稳步推进
心中长剑
心中长剑
心中长剑
一个时代的“太极”光辉 ——刘


博武 中华苗刀网 世界散打王 中华苗刀网 铁禅门 海南省武术协会 中国武术
香港健康太极拳协会
鸣生亮武术文化网
陈小旺太极网
国际健康运动联合会 成武功夫网


武术世界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湘ICP备19022487号

联系电话:18673166139 邮箱:hxwzy@163.com QQ :806683959 微信号:majunxiang1974